7月31日,由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主办的“激活农业新质生产力:智慧农业技术转化与产业创新交流活动”在北京成功举办。活动汇聚了涉农院校、科研院所及涉农企业的百余位相关负责人与青年科技工作者代表,聚焦智慧农业技术转化、青年人才赋能与区域产业协同,搭建“企创融通”资源对接平台,助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凯派尔科技总经理刘景玉(前阿里云中小企业应用团队知识产权总监、中华商标协会正高级专家)作为知识产权领域的资深专家,受邀参与圆桌对话。围绕“青年力量推动农业技术下沉‘最后一公里’”深入探讨,提出“技术代差+体系化保护”战略,强调知识产权是青年创业者从实验室走向产业的核心竞争壁垒。
刘景玉指出,青年创新团队普遍存在“重研发、轻保护”倾向,不少初创团队将知识产权布局延后,而技术市场化阶段若遭遇商标抢注、专利侵权等问题,将直接影响品牌建设,并可能在融资、上市等关键节点引发重大法律风险。他强调,“知识产权保护的滞后,其实是在给未来的发展埋下‘隐患’。知识产权不应被看作是成本中心,而应成为企业创新的基础设施,实现前置化、系统化的部署。”
针对青年团队资源有限的现状,刘景玉提出三点落地解决方案:
一是“对标头部”策略,参考行业领先企业知识产权架构,结合自身阶段制定分阶段保护路径;
二是“体系化占位”布局,通过专利组合覆盖技术链关键节点,构建高成本模仿壁垒,这是体系化保护的关键环节;
三是“精准撰写”技巧,“精准撰写”技巧在专利权利要求书中深度融合核心技术参数与产品化方案,强化稳定性与维权效力,则为体系化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执行保障,确保当侵权行为发生时,能依托高质量的专利进行有效维权。
他表示,青年创业者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无需追求全面保护,但需在核心环节建立“代差优势”,抬高抄袭成本。
作为前阿里云中小企业应用团队知识产权总监,刘景玉带领凯派尔科技深耕中小企业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定制化知识产权方案。从农业创新到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始终是创新成果转化的关键支撑。无论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还是新能源领域,知识产权既能守护创新成果,又能撬动资本加速技术产业化。凯派尔科技以知识产权服务为支点,不仅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更助力科技创新生态建设。
本次活动作为中国科协服务企业创新的品牌活动企创融通会的青年专场活动之一,为推动智慧农业技术转化与产业创新,促进农业领域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搭建了专家与青年科技工作者交流协作的平台。凯派尔将持续依托这一平台,输出专业价值,助力青年人才突破转化瓶颈,为创新生态注入法治化、市场化动能。
版权所有:上海凯派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24 备案号:豫ICP备2024053506号-1